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
多元诊断、实时监控、诊改分析、决策指导
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“诊改”,诊改工作是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,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 保证体系建设、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的过程。
-
诊改指标模型
-
诊改运行模型
-
对象诊改模型
-
数据分析模型

诊改服务工作流程
-
1
梳理架构
基于院校诊改工作的整体框架,梳理诊改组织架构,梳理院校发展目标体系与标准体系,并细化流程,明确相关单位和责任对象。
-
2
建立指标
以院校的规划任务、相关单位和责任对象的职责制度、工作标准为出发点建立诊改指标模型,将院校教学工作与管理的内容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指标。
-
3
运行流程
根据指标模型梳理各层面诊改的运行过程,并细化到每个层面的质控点,梳理诊改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。
-
4
数据分析
建立数据分析模型,明确各项数据指标的分析方法。
-
5
对象模型
根据院校实际工作划分诊改对象与角色,梳理不同对象对于诊改的功能需求,建立面向不同对象的诊改模型。
-
6
构建平台
构建常态化信息诊改平台,明确每个部分包含的模块,以及各模块的内容与功能,为诊改信息平台的建设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。

诊改服务整体规划


建设“五纵五横一平台”质量保证体系
康赛目前已经积累到包含5个层面、100+个一级维度、500+个二级维度、2000+个数据指标的多维多阶诊改体系,实现目标、标准、质控点模型可灵活管理,帮助学校建设完整且相对独立的8字螺旋自我质量保证机制,逐步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。


搭建常态化诊改信息平台
借助大数据手段,依托信息化平台,基于校本数据中心、底层诊改数据仓库及其他填报数据源,依托数据修正目标,改进创新, 实现学校自身免疫和质量保障,促进智慧校园建设与运行。


诊改的意义

